星光散射進航天科工四院8511所科研樓里,走廊間咖啡的醇香與溢出的光亮仿佛在有默契地合唱。仲夏之夜,走進8511所第二研究室,鍵盤敲擊聲和討論聲此起彼伏。被加粗的“今日目標”標記,在任務清單上已被劃掉——這是二室項目組連日來最尋常的一幕,也是他們向星辰大海發起沖鋒的“日常刻度”。
作為所里重點發展的新方向之一,項目從立項伊始就被按下了“加速鍵”,進入了快車道。
然而,這次的難點迥異于以往單一系統的獨立研發,擺在項目組面前的,是兩座必須同時翻越的“山”:一是攻克復雜環境下的關鍵技術驗證,二是讓多套不同廠家、不同制式的關鍵設備,能在同一個技術框架下“聽懂彼此的話”,協同工作。
這意味著,設計師們不僅要與多家單位緊密對接,梳理盤根錯節的接口協議,更要在核心架構的設計上“啃硬骨頭”、“下真功夫”,實現真正的兼容。
困難,來得比預想的更為迅猛。
設備調試期間,所內調試資源緊缺,調試工作只能通過“搶”縫隙展開。項目組將測試項拆解到最小單元,把優先級清單再優化。別人下機的時間段、交接班的空檔都成了項目組的黃金窗口。
伴著星光,設計師搬運著沉重的調試設備輾轉在所內各個調試場地,進行著關鍵技術驗證,試驗室的門一關就是幾小時......兩個月,這樣的節奏成了日常。在持續不懈地努力下,當最后一項環境適應性測試通過,產品終于具備了交付條件。
進度,從未因困難而滯留。
汗水澆灌希望,智慧點亮征途。項目團隊里的老員工身先士卒,帶頭沖鋒在難題突破的第一線。午休時間悄然變成了“臨時課堂”,幾每秒都摳出效率。憑借著這股“鉆勁兒”和高效的協同作戰,如今項目組在進度上不僅頑強地追上了原計劃,更在關鍵節點上實現了令人振奮的超預期突破!
翻開那些列在工作計劃表上如今已被逐一打勾確認的責任點,翻閱頁腳寫滿密密麻麻批注、幾乎被翻爛的技術筆記,它們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同一個故事:未來發展,從來不是等出來的坦途,而是一群信念如炬、初心如磐的航天人,在未知的荊棘叢中用堅韌的意志、協作的智慧和忘我的拼搏,咬著牙、肩并肩,硬生生趟出來的路!
下一段征程的號角已然吹響,項目團隊將繼續“硬核”突圍,破局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