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少雷,是航天科工九院九部的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職以來,我有幸參與了多個產品的研制工作。在這些工作中,許多經歷至今記憶深刻,它們不僅是我在職業道路上成長的真實寫照,更是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從“零”開始
剛入職不久,我便與團隊接到了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基于全新架構開發一款創新產品。由于該項目在技術路線上缺乏可借鑒的先例,我們不得不從“零”開始,展開了一場持續的技術攻堅戰役。
那段日子里,實驗室的燈總是最早亮起。為了攻克技術難題,我們系統梳理了國內外相關文獻,深入研究項目常用的設計方案,圖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批注和構思。
至今想起仍覺溫暖的是那個向前輩請教的下午。他展開親手繪制的原理圖,在辦公桌前耐心為我們剖析每個調試細節。“這些都是經過無數次實踐驗證的心得”,他的指尖輕輕點著圖紙上的一道修改筆跡,“希望能幫你們避開那些我當年踩過的坑”。
那段時間,實驗室幾乎成了我的第二個家。記憶中最深刻的是在一次連續試驗中,團隊成員輪流值守,全神貫注地進行系統調試,眼睛一刻也不離測試數據。
“數據穩定了!”同事的一句話讓我們瞬間圍攏到顯示屏前。當看到那條終于趨于平穩的運行曲線時,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笑了出來。直到這時,我才突然感到一陣恍惚,強烈的饑餓感提醒我——我們已經連續12個小時沒有用餐了。
數據中斷
如今我仍深刻記得深夜的那次試驗——我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所有人緊盯著測試產品屏幕,記不得是第幾次,在產品經受高低溫循環試驗時,再次出現同樣的故障——運行指示燈突然熄滅,數據中斷。而當溫度回升至常溫,產品又奇跡般地恢復正常。
窗外早已漆黑一片,大家圍在產品前,面臨一個現實的選擇:是繼續堅持攻關,還是把問題留到明天?“現在放棄,明天又要從頭開始。”有人揉了揉發紅的眼睛說。我看了看團隊成員疲憊卻堅定的眼神,又瞥見桌上堆積如山的調試記錄。“不把問題解決,我們也睡不著。”大家互相對視后,默契地拿起儀器,立即展開排查:檢查電路連接、測試信號傳輸、核對程序代碼......數個小時過去了,問題原因依然成謎。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就在我們束手無策時,有人猛地站起身,“是不是忽略了‘熱脹冷縮’這一物理常識?”
果不其然,正是溫度由高降低時,產品內部零部件收縮,導致電路板松動,接口接觸不良,進而引發了故障。找到原因,我們立即對設備進行了優化,并重新進行試驗驗證。晨光微熹時,全部問題終于被解決了,那一刻,我和小伙伴們瞬間如釋重負,臉上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一年多的汗水終見成果。當首批產品順利完成交付并獲得用戶認可時,我和團隊伙伴相視而笑。這不僅是一次產品的成功交付,更是我們技術能力的全面提升——從方案設計到故障排查,從理論構想到實踐驗證,每一個環節都受益良多。
那段大家堅持較勁的經歷讓我真切體會到:真正的技術突破,從來不是靈光一現,而是來自厚積薄發的過程,無數個日夜的積累與堅持。同時,我也深刻理解了“享受超越,享受責任”的含義,這是我們每個航天人的職業信仰。在攻克技術難關中實現自我超越,在擔當航天使命中踐行責任承諾。(文/少雷 董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