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進行中的提示聲劃破清晨寧靜的廠區,一場爭分奪秒的水壓測試攻堅戰正在航天科工六院紅崗公司三分廠進行。面對生產節點的“硬杠杠”,團隊負責人張師傅帶領成員攥指成拳、合力沖刺,全力以赴確保生產任務高質高效完成。
效率提升?一定行!
“整體效率受制約,想要從根源上破局,我們要有創新的決心?!眰鹘y水壓測試方式無法與當前科研生產節奏匹配,不改進優化,就會成為生產任務的“絆腳石”。
“高壓引流怎么實現壓力無損傳輸?”“增加采集箱會不會更加便攜?”困局當前,大家協力攻關,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記錄不斷更新,不同的創新靈感在眾人集思廣益間不斷涌現,直擊技術難題。
團隊將測試流程的每一處卡頓、數據銜接的每一次遲滯,都列為重點剖析對象。一邊通過模擬不同壓力環境下的特性,創新性地將剛性高壓管改為軟連接結構。另一邊通過保護內部接線電路,設計便攜式應變采集箱,既保證了儲水容量,又能防止接線處受潮。經過驗證,一套突破性的增效方案應運而生——同步推進“高壓引流”技術與“便攜式采集箱”的研發應用。
“無異常,可以進行下一步,繼續升壓!”小高的聲音顯得有些激動。在大家的努力下,水壓測試整體效率提升60%,為后續任務順利進行搶抓時間。
任務節點?一定行!
產品種類多,周轉耗時、工裝拆卸頻繁,常規作業模式不能滿足到點交付要求,時間成為決勝關鍵。廠房氣氛緊張,如何在節點前高效完成,成為班組成員必須攻克的難題。
大家迅速應變,精準施策。對零部件重新分類,減少工裝切換,實現高效周轉;合理調配人員,明確分工、專人專責,為產品交付爭分奪秒。
“產品周轉到位,開始檢查?!毙√锔┥碣N近產品,目光如炬,檢查每一處表面,將應變片精準“吸附”在承力的關鍵部位。小高默契配合完成裝配、吊裝工序。
“一切就緒了,準備開始!”張師傅密切關注應變位移的細微變化,孫師傅帶著新入職不久的小楊記錄產品承壓數據。三人屏息凝神,緊盯監控系統。
監測屏幕上,應變數值持續跳動,應力分析數據實時更新。水壓測試順利結束,所有參數穩定。合格的訊號傳來,大家又緊鑼密鼓準備下一項測試工作。
雖然任務要求不斷提高,但三分廠水壓測試團隊“越難越向前”的奮進底色從未褪去。他們迎難而上,高效作戰,將每個“不可能”的挑戰化作“一定行”的答卷。(文/吳雨 編輯/吳波)